丹東一中 訾秋華 qiuhua_zi@163.com 2027094
在前一階段學校號召老師進行了小課題研究的活動,對此我真的挺反感,原因是自己對課題研究中涉及的問題有許多的困惑,比如開題報告怎么寫?怎樣進行課題研究?研究的方法有哪些?同時還伴有一些牢騷,作為一線教師上好課就得了唄!干嘛還搞什么科研!科研對于我們來說有什么用?只會增加教師的負擔!總覺得科研應該是大學教授們該搞的事!恰逢自己在高三教學,就以“高三教學太忙了” 為借口,而沒有參與其中。在暑假里我讀了《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范式與方法》這本書,同時通過該書我也學習了很多教育科研的方法。另外更重要的是,我深深體會到其實教育科研對于一個教師的成長是很重要的!尤其對于一個想努力成長為“教育專家”的教師就更重要了!就此談談自己的兩點體會。
一、 教育科研對教師專業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學斯滕豪斯在1975年就提出教師必須作為研究者才能實現專業化的觀點;日本國際知名學者佐藤學在其力作《課程與教師》中首次將教師的形象由“技術熟練者”轉型為“反思性實踐者”。我們都知道21世紀世界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而要培養創新人才,關鍵在教師。要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我們廣大的教師就應當不遺余力地探索、研究適合社會發展、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行之有效的創新教育體系和教育方法,去真正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也就要求教師在創新方面要成為學生的表率,教師應當比學生有更強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而教師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參與教育科研活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參與教育科研不僅可以提高教師工作的責任感,而且可以糾正教師頭腦中的一些陳舊觀念,形成新觀念,更可以形成自己對教學活動的自覺意識,從而嫻熟地運用教育規律去教書育人。搞教育科研,就要具備教育科研能力,通過書上的范例讓我體會到教育科研能力是一種高級的、來源于教育實踐而又有所超越和升華的創新能力。具體指教師應當具有扎實的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和方法論知識,具有收集利用文獻資料、開發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具有較好的文字表達能力,具有開拓精神、理論勇氣、嚴謹的治學作風以及執著的奉獻精神等。有了教育科研能力才能承擔課題的研究,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是科研型的教師,不再只是教育的實踐者,更是教育的研究者。為了學生的發展和時代的需要,當今的教師應該具有教育者、學習者、研究者的多重身份。而這些身份的實現都離不開教育科研。
二、教育科研離不開實踐,離不開對現實問題的研究
中小學教師開展研究的理想價值取向應該是解決現實教育教學情景中的具體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自身的專業發展水平。教育科研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其實我們進行的教育科研不是要教師去構建一套理論,也不是發現教育規律,更不是坐而論道式的“指點江山”,而應該是以實際問題的解決為導向,強調實踐性和操作性。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培養研究意識和研究能力。研究的結論也不追求“放之四海而皆準”,只要對其他老師、其他相似問題的解決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就足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做一個有心人,只要在點點滴滴的教學生活中注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注重閱讀,注重記錄,注重反思,就會慢慢積累起屬于自己的第一手資料,并把日常教學中發生的一點一滴地記載下來,也就為教育研究提供了無盡的素材。因此,搞教育科研,要從現在做起!多注重積累!
讀此書,真是受益匪淺呀!可以說是這本書讓我才真正認識到教師參與教育科研,是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們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積極參與教育科研,采用書中的科研方法去進行小課題的研究,同時也要做一個有心人,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多看書學習、多積累材料,堅持寫反思日志,不斷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教學業務水平,使自己慢慢向科研型教師靠攏。